1.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通过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了账账、账卡、账实核对,对其开展了全面的清查工作。在此过程中发现由于医院长期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许多固定资产闲置、利用率低下、提前报废、遗失,甚至有的价值好几万元的设置自购入后还未开封使用。为此,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通过此次全面清查工作,发现医院以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院领导对固定资产重投资、轻管理
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及单位性质的影响,院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钱轻物的现象。只关心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关心其经济效益;只关心其先进性,不关心其实用性。购入后也不进行建档管理,致使不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益情况。其次,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不办理相应手续,没有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购置、报废、毁损等资产处置制度,同时,制定有相关制度却不严格执行,致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2 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采购方式随意
为了加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发展规模,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对其实用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相互攀比,盲目购置,造成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购置后又忽视后续跟进管理,不但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也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闲置,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其次,我院以前设备购置由使用科室直接申请院长,经院长批复后,由器械科直接购买,期间也不进行任何调研工作,这样购置的随意性,不仅加大了设备购置风险,也不能防止暗箱操作。
2. 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举措
2.1 转变观念,树立资产管理意识
院领导应纠正思想偏差,像重视业务管理一样重视资产管理,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强调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员资产管理意识,从而形成人人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人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局面,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固定资产能充分发挥作用。
2.2 实行资产投资责任制,改变对投资效果无考核的状况
实行资产投资责任制,一是要加强资产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工作,购买设备时,实行谁申请、谁论证,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二是对购置后资产进行跟踪效益分析,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以明确需改进的地方,从而提高设备效率。
2.2.1 注重可行性论证,杜绝盲目购置
为保证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合理,我院成立了由院领导、器械、总务、财务、审计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等组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申购、论证、审批、考察、报废等工作。制定了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办法:单价在1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需先由申购科室向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购报告,其中阐明设备购置的必要性、相关技术人员配备情况、预计设备运行效益分析及对所需设备性能的要求等等。然后由招标办负责审核该申购报告内容是否科学、合理,除因科研、教学等特殊要求所购置的设备外,其他设备还需考虑预期经济效益是否达标。同时,招标办还负责设备的市场调研工作,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充分了解其使用现状和前景,并收集各生产厂家的设备报价等资料,然后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委员会。若有必要,管理委员会还需组织相关专家到其他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全面认证,再由委员会会议决定是否批准购买该医疗设备。然后,通过公开招标进行采购,从而不仅降低采购成本,而且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既保证所购固定资产质优价廉,又使采购行为公开、透明,同时也杜绝了浪费。
2.2.2 进行设备运行效益分析,提高资产效益
为避免盲目购置设备,我院每月还对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设备在其折旧年限内进行运行效益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使用科室,以促进科室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效益。同时,按规定,在设备正常运行一年后会对该年的效益情况与科室申购时所报预期效益进行比较。若实际效益未达到当初的预期,将按规定向相关申购科室或人员追究责任。
2.3 明确部门分工,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复杂,而账账、账实相符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因此,我院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日常工作日程。我院规定:①为每台仪器、设备等贴上条形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档案,从而真正实现账卡核算管理的统一;②财务科、器械科、总务科均设立资产管理员负责编制各科室固定资产目录,并设立相应的账、簿、册,真正做到有物必有账,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使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目录和条形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③明确指定各科护士长作为本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对科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④医院规定科室管理人员调动也必须在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参与下做好资产的交接工作,以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⑤总务科、器械科负责对所管各类固定资产的调配、维修工作,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等等。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